長江葛洲壩以下的江水恢復(fù)到正常水位后,點軍區(qū)艾家鎮(zhèn)艾家村三組枇杷垴江岸的石頭陣也漸漸擺出了陣容。11月17日,天空蔚藍沒有一絲的云彩,能見度清晰得將伍家崗沿江護岸公園的樹木盡收眼底,江水清澈透明能看清水里的魚。

江灘上沒有金黃的沙灘,只有沿江一里地鵝卵石,江風(fēng)將江水卷成浪,不知疲倦地淘洗著江岸。江水退去之后,鵝卵石中有沙,有沙就有水,有了剛剛冒出鵝卵石的綠草。在江灘與江水的結(jié)合部,一道猶如鼓浪嶼的礁石叢,怪石嶙峋,犬牙交錯,礁石單個成景,聚集則壘成景觀帶。枇杷垴的石林因此被稱之為“宜昌鼓浪嶼”奇觀,引得人們紛至沓來。

如水泥澆筑的鼓浪嶼

艾家鎮(zhèn)與伍家崗僅一江之隔,渡江僅僅10分鐘左右,而驅(qū)車經(jīng)夷陵長江大橋再繞行艾家需要近一個小時的車程,一度封閉式的艾家鎮(zhèn)是孤獨的,直到每年因江水恢復(fù)到正常水位之后江灘就如期露出水面,枇杷垴成市民打卡點,也因點軍至艾家鎮(zhèn)道路的升級,漸漸紅了起來。

枇杷垴就在伍家崗長江大橋下的江灘上,這里的江灘石林,像用水泥將無數(shù)個小至手指般大小的卵石,大至飯碗大小的圓石澆筑在一起,擺成了各種造型,像一個巨大的混凝土工程猛然被沖的七零八落,大小不一、身姿迥異的陳列,隨意在江邊組合,如同戶外地質(zhì)奇觀陳列館。

江灘的石林有的被鏤空成硯臺,有的像用卵石粘連的隧道,有的則貌似影視中的海灘石林中的槍戰(zhàn)沙場。

在江灘的石叢中人可以隨意穿越,有的地方恰似巖屋可以遮陰避雨,有的僅夠一人側(cè)身而過,站在江灘巖石的高處一覽眾礁小,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奇妙。

大自然是如何捏造、澆筑、雕刻這些藝術(shù)品呢?為何這些由無數(shù)的小石子粘連在一起的巨石灘,如飛來之石在這里自成一派呢?很多的謎團讓人思索,有人就想起了廈門的鼓浪嶼,這里雖然是長江卻有大海邊的風(fēng)情。濃縮版的鼓浪嶼,每到周末打卡者絡(luò)繹不絕,在長江的豐水期這些江景成了江底檔案。11月17日,宜昌長江水位為41.03米,長江流量為9670立方米每秒,而記者發(fā)稿時的11月22日,長江水位上升至41.13米,長江水流量為9900立方米每秒。由此可見只有宜昌長江水位低至41米時枇杷垴的江灘景觀才會再現(xiàn),宜昌的鼓浪嶼就若隱若現(xiàn)。

11月17日并不是周末,枇杷垴江灘顯得冷清,5名打卡的女性正在此拍攝抖音自嗨,2名男性則在灘礁上拍照……江邊的風(fēng)強勁,帶來了陣陣江灘的腥味,有的礁石被掏空,形成灘礁,在石頭陣中,灘礁前后左右串聯(lián),穿越這些灘洞就成了孩子玩耍的天堂,11月21日記者再訪枇杷垴時是周末,大量的孩子在這里排兵布陣。

江灘上的石林有的像醉臥雄獅、有的像犀牛望月,有的像海豹回眸,像什么都有想象的空間,12生肖圖、少林塔林、八陣圖,一幅大片拍攝的外景地。于是有人就會感慨,宜昌近郊還會有一個這樣的去處。

江水復(fù)位千人打卡枇杷垴

每年風(fēng)和日麗的油菜花期成了打卡高峰,最高達到1000人以上,油菜和小麥?zhǔn)崭畹募竟?jié)也就差不多到了汛期,汛期枇杷垴的江景就偃旗息鼓了。

雖然已經(jīng)過了下午2點,居住在艾家村三組與枇杷垴直線距離約100米的殷鈞梅卻正在家里用午餐,采摘柑橘季節(jié)對她來說分秒必爭。事實上殷鈞梅的家就在正如火如荼修建的伍家崗大橋至宜都的江峽大道上,她家的房子被征遷,舉家搬到至喜大橋盡頭的安置小區(qū),這個房子是她租住的。她在羅鏡灘開過餐館,準(zhǔn)備近期就在枇杷垴開設(shè)農(nóng)家樂,這將是枇杷垴上的首個農(nóng)家樂。

殷鈞梅坦言,每到春季枇杷垴就會遇到停車難,交通癱瘓,2公里的路邊全部停滿了小車。艾家村支書方志言告訴記者,艾家村為了應(yīng)對市民在宜昌的鼓浪嶼打卡,投資37萬元正在修建衛(wèi)生間,近200個車位的免費簡易停車場即將完工,11月底投入運行,從伍家崗長江大橋一直堵到枇杷垴路段的停車難將徹底化解,即便是上千人,如廁、停車不再難。

枇杷垴是靈動的,在碼頭遺址上,幾只老鷹正在空中盤旋著,忙碌著。因勁風(fēng)在6級以上,老鷹不得不開動發(fā)動機,不停地煽動雙翅,還有幾只老鷹在江灘公路邊的大樹上蓄勢待發(fā)。

在江灘景點集中區(qū)域,一名剛剛從伍家崗駕車從伍家崗長江大橋過來的釣客正在為碩大的魚鉤掛泥鰍,以泥鰍為誘餌垂釣翹嘴白。魚鉤的盡頭有一個螺母,隨著嗖的一聲,刷向了50米之外。釣客有自己的生活,釣魚其實釣的是寂寞,不打牌不抽煙就這個垂釣的愛好,不為漁獲,有時幾天不開張,但是樂此不疲。

印度尼西亞的涼亭,被稱之為發(fā)呆亭,在休息的時刻就漫無邊際的想心思,印尼人稱想心思就是發(fā)呆,而亭子里是發(fā)呆的理想地。

枇杷垴沒有修建發(fā)呆的涼亭,在枇杷垴的江灘上,坐上怪石的頂端,眺望伍家崗長江大橋,橋下江中船來船往,藍的沒有一絲云彩的天空通透得能看見伍家崗江堤上散步的身影,江風(fēng)將頭發(fā)吹得亂舞一起,此刻獨自想想陳年舊事,想一想心事,曬一曬心情是不錯的選擇,有空去枇杷垴發(fā)呆去也是休閑。

枇杷垴的“石頭陣”,這些石頭其實是由鵝卵石被漿裹在一起的,就像是天然混凝土將卵石聚焦在一起。最大的怪石有兩人高,游客們在“石頭陣”中穿行取樂,周末最多時江灘上有上百個帳篷。

其實,枇杷垴江灘還很長,從枇杷垴沿江往下游步行,經(jīng)過長江航道躉船往下,又是另外的江灘風(fēng)景,江灘上有各種圖案的奇石,更有趣的是小孩子們在江灘上發(fā)現(xiàn)了只有在海灘上才有的貝殼,雖然貝殼的體積小了許多,如果不注意甚至忽略了貝殼的存在。

玉米掛紅須時開始漲水枇杷垴被淹沒,國慶一號柑橘采摘時水位回歸到正常時枇杷垴露出芳容,而當(dāng)?shù)厝朔Q枇杷垴的石林為蟾蜍石,雖然叫的有些野蠻,但是卻很形象,灘礁全身上下全部由小鵝卵石組成,是十足的蟾蜍模樣。

艾家河原是古遺址群

在艾家村枇杷垴的江灘中,鵝卵石堆里不難發(fā)現(xiàn)有很多頗具年代感的陶片,其實不是簡單的近代陶片,更多的是遠古時期,甚至是商代古人類活動的見證。

據(jù)文字記載,在艾家尚未建鎮(zhèn),隸屬于宜昌縣橋邊鎮(zhèn)管轄時期的1984年,宜昌地區(qū)文物普查時,在此發(fā)現(xiàn)了林子崗、枇杷垴、沱盤溪古人類活動的遺址。因這幾處遺址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特點較明顯,對研究鄂西古文化發(fā)展序列頗有文化價值。

從羅鏡灘至東南面的仙人橋一帶,分別有孤兒崗、張家垴、十二背(即形如魚背的十二座小山)呈弧形屏圍,故艾家河略成呈半圓形盆地。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是古代人類活動、繁衍的理想之地。

而林子崗遺址位于艾家河村的長江岸邊,因江水?dāng)?shù)年沖刷,岸邊形成一道斷崖。斷崖高達4米多,其下為1至2米厚的文地化層。遺址殘存范圍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30至50米,文化層中含陶片較多,故采集了部分遺物。而遺物中有石斧、砍砸器、罐、盆、盂、缽、缸等。林子崗遺址延續(xù)時間較長,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延續(xù)到商代。枇杷垴遺址因江水年年沖刷,破壞嚴(yán)重。斷崖上暴露的文化層長約80米,厚0.5至1米。其時代約為商未至漢代,但主要文化內(nèi)涵屬于漢代。當(dāng)艾家村支書方志言提供了這些歷史考古依據(jù)之后,才知道如今枇杷垴斷崖暴露出的文化層厚度應(yīng)該在4米以上,在枇杷垴江段發(fā)現(xiàn)的各種陶片,并不是普通陶片那么簡單,都有著久遠的歷史故事和考古價值。

文化的話題有時太深奧,讓人感到累,但我們知道枇杷垴是古人類的遺址,腳下的每一個磚頭、每一片陶片都是故事,這是欣慰的事。

但是是什么物質(zhì)具有這么大粘性,將成千上萬顆鵝卵石凝聚在一起,才讓艾家成為鼓浪嶼一樣的海灘景觀呢?這個是值得解密、探秘、求知的旅途。在游玩中增長知識應(yīng)該說是最好的收獲了。

標(biāo)簽: 枇杷垴 江灘 卵石 水位